婺源首批“苏销茶”整装待发史记
婺源峡谷春茶网;2014.08.24
陈爱中/文
“婺源首批"苏销茶"整装待发”,反映的是在建国初之1950年,婺源茶厂首批手工精制“苏销茶”(销往苏联)待运时的情景。照片拍摄于1950年9月15日,地点即为婺源蚺城西关码头,拍摄人姓名不详。今笔者所提供的照片,系家藏品。
婺源素有“茶乡”之称。早在唐代,陆羽所著《茶经》中就有“歙州茶生婺源山谷”的记载。 ”《宋史·食货志》称:婺源之谢源茶,为绝品也。明、清时期,号称“四大名家”之大畈灵山茶、溪头梨园茶、砚山桂花树底茶和济溪上坦源茶,以“条索紧结浑圆、泡水汤清叶绿、香气馥郁浓冽、滋味鲜爽醇厚”等特色列为贡品,曾获嘉靖皇帝赏赐金匾和银牌。乾隆年间 (1736~1795年),“婺绿”茶外销国际市场,以品质优异誉满茶界。民国四年(1915年),“婺绿”益芳、鼎盛隆与协和昌珠兰精茶,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“巴拿马万国博览会”展,均获金奖。
历史上,婺源茶叶加工,沿袭传统的“炒青绿茶”制作工艺。精茶成品后还要装以锡罐,套以木箱,外加用箬皮竹篓包扎。因之,精制时要有筛场、扇场、撼场、拣场、烚场、包装场等,这些都需经营者投资或合股开设茶号、茶行、茶庄解决。据《婺源县志》记载,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,县内开设的茶号、茶庄有178家;民国二十九年(1940年)有183家;民国三十年(1941年)发展到243家。对于制茶,素以婺源茶工“技术精良,为皖南诸县之最”。
茶号的组织形式比较简单,可人员却很精干。一家茶号,通常设经理、掌号、会计各1人及水客若干人即成。
1950年,中国茶业公司屯溪支公司派员来婺组建“婺源机器制茶厂”。婺源茶厂的厂址,选定在蚺城东门福泽坊一带,范围包括潘家祠、张姓基地、孙家茶号等;厂房由上海营造厂设计,3月动工,7月竣工,建成1067平方米制茶车间一个。同时,边基建边在蚺城和江湾、清华等地设5个手工茶厂精制“苏销茶”,当年共手工精制绿茶10656担。时销往苏联的 “苏销茶”,分为珍眉、贡熙、副茶3个品种,其中珍眉内分上级、中上级、中级、中下级、普通级5个品级,贡熙内分中级、中下级、普通级3个品级,副茶内分针眉、副熙2个品级。